三房巷似乎钻入了“蛇吞象”的牛角尖,即便被否也要再试试。
7月15日,三房巷在大盘大跌151点的情况下,逆势涨停。截至收盘其股价为3.8元/股,总市值30.3亿元。
外界将本次涨停归功于当日三房巷发布的,“关于证监会反馈意见回复”的公告。三房巷于2019年5月份开始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拟76.5亿元购买海伦石化100%股权。此番公司对标的公司的财务状况、关联交易以及未来业务发展模式等问题做出回复。据悉本次公告是在7月1日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书后的一次补充修订。
两个月前,三房巷公告披露,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未获中国证监会核准。
明知被否了,还要强行推进,三房巷这是要证明自己独特的投资视角?
被控股股东占用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三房巷成立于1994年,由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定向募集设立,于2003年3月登陆资本市场。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分为纺织业务、化工业务及热电业务三大板块。纺织业务虽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但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公司纺织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29%、0.68%、2.33%,远低于其他两大板块业务毛利率。
今年一季度,其营收2.0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5%。不过,其短期借款这一栏这几年一直为零,而手握了10亿左右的货币资金。
手头有钱,那么没钱的自然就会惦记。三房巷的控股股东是三房巷集团,需要解释一下的是,三房巷实际是个村名,与华西村齐名,被外界成为“华西村第二”。创始人卞兴才,他与卞氏家族一起打造了资产规模超百亿的商业“王国”,业务涵盖化工化纤、金融、地产、贸易、网络科技、教育等领域。但近几年三房巷集团多元化发展并不顺利,资产负债率逐年升高,销售净利率逐年降低,化工化纤主业的发展亦受拖累。
要知道,控股股东涉及近30家企业,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瞄了手头宽裕的三房巷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显示,2017 年3月9日,因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三房巷集团及其子公司在 2014 年至2015 年间,采用期间占用形式违规占用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累计 10.13 亿元,且上市公司未按规定披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均已受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并由此引发中小投资者的巨额索赔。
左右互倒
值得一提的是,三房巷发布第五次《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再次提示此次资产重组涉及的标的公司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的经营性资金,存在被公司大股东三房巷集团及关联方违规占用的问题。
这里需要提示一下,江苏海伦石化原是三房巷的第二大股东,也是三房巷集团的核心资产。难怪,外界对本次重组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产生怀疑??等于三房巷集团玩了一把“左手倒右手”资本游戏。
那么,三房巷收购海伦石化有什么好处呢?
公开的说法是,海伦石化为国内少数"PTA?瓶级聚酯切片"一体化布局的优势企业,其主要产品瓶级聚酯切片产能、产量位居全国首位,为国内瓶级聚酯切片领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但其2017年到2019年的分别为资产负债率为98.36%、95.65%、80.49%,属于高负债资金压力较大。海伦石化拳头产品是瓶级聚酯切片,产能109万吨,已掉队于行业领先企业如华润化学质料160万吨/年、海南逸盛石化150万吨/年、江阴澄高包装120万吨/年的范围。并且这些竞争对手纷纷上马扩能项目随着聚酯切片与 PTA价格的持续下滑,公司2020年毛利率必将受到较大影响,净利润的下滑以及财务费用等债务负担,海伦石化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对于这样一家负债高企,持续经营存疑的公司,三房巷却离奇地要高溢价买入。以2019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海伦石化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7.93亿元,100%股权评估值76.55亿元,评估增值额38.62亿元,评估增值率101.82%。根据《业绩补偿协议》,三房巷集团和三房巷国贸承诺海伦石化2020年、2021年、2022年实现的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72亿元、6.83亿元和7.32亿元。
且不说能不能达到承诺,单单就溢价超100%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三房巷集团到底是为了“吹高”海伦石化估值,还是“甩包袱”,又或是临时起意将“不良资产”丢给上市公司?
还有一个更大悬念??假如再次被否?这桩离奇的重组是否还要继续推进呢?
无论结果怎么样,又无论是不是家族化经营的反噬?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房巷控股股东已经看到了未来,变,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