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蚂蚁集团官宣上市,轻狂的少年已经远去

撰文/ 史川轩 编辑/ 魏薇

蚂蚁集团上市,终于尘埃落定。

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我们能更好地欣喜地看到,科创板和香港联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的举措,为新经济公司获得资本市场支持包括国际资本支持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其中。”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说。

据彭博社报道,蚂蚁集团将寻求不低于2000亿美元的估值,其最近一轮融资发生在2018年6月,融资140亿美元,投后估值1556亿美元。

2019年,蚂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0亿元。2017年、2018年的税前利润则分别为131.90亿元和-19亿元。

其最大的资产在于用户规模,截至2020年3月31日,蚂蚁集团及其全球9个本地数字钱包合作伙伴所服务的活跃用户数,已达13亿。

颠覆者的温和化

16年前,蚂蚁集团核心产品“支付宝”独立,这起初只是淘宝的财务工具,初衷是为了解决电商中的信用问题:淘宝上的买家担心卖家会骗钱不发货,于是先将钱打给支付宝,等买家收货并觉得满意之后,支付宝才会将钱打给淘宝卖家。

支付宝慢慢从财务工具演化为一种生态系统。

这样的演化是令人惊奇的,它不仅仅伴随着阿里电商平台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浪潮下,它构筑出一种极具想象力的模式:从线上交易的支付渠道角色,变成各种应用场景的广泛吸纳者。

蚂蚁集团从支付出发(支付宝钱包),从理财出发(给用户提供理财产品,如余额宝、招财宝),从融资出发(给小商家提供小贷型融资,如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以及从数据出发(为社会提供征信等数据服务,如芝麻信用)。

蚂蚁集团拥有中国人交易大数据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构成了独立生态,是各类应用场景的服务者。

对于“蚂蚁”的命名,前任董事长CEO彭蕾曾解释说:“是因为我们是从服务小企业起家的,要把‘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带过去。”她强调,蚂蚁金服崇尚微小的力量,给予整个世界创造“小而美”的体验。

这种力量一度在金融领域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立足于成为一家技术和金融数据公司,已高达38.9%。在应用场景,美团在刚需、高频的“吃喝玩乐”领域,“卷入”越来越多的使用人口,消减蚂蚁金服的场景优势。

即便如此,由于蚂蚁依然坐拥巨大的人口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中短期的成长性非常可观,有望享受当下科技股的估值高溢价。

阿里巴巴管理层终究是精明的,已上市的平台没有整体打包蚂蚁集团,只持有其约1/3的股权。马云早年明确地表示“蚂蚁肯定是在A股上市”。

“上市可以让我们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我们的成果和未来。我们会始终全力以赴……做一家能活102年的好公司。”井贤栋说。

这家期待活过百年的企业,不再是那个轻狂的少年。

本文部分取材自《蚂蚁的理想》,作者郝凤苓、唐学鹏,刊载于《21世纪商业评论》2014年第25期。

题图来源: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