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刘晓博说财经
(一)第一个话题:为何偏爱房产?
未来随着旧改的推进和中心城市的进一步聚集,中国楼市大概率走出慢牛行情。
7月的楼市并不太平。
比如下面这位:
而反观股市,在经历了上周的调整后,在本周前三天录得上涨行情。
再加上证综合指数编制的改革,以及放宽保险业投资比例等一系列利好措施出台,无不表明高层做好股市的决心。
一边是除个别城市上涨,全国基本深陷横盘的楼市;一边是利好不断,财富效应溢出的股市。
而股市15年牛市行情只持续了短短10个月,随着国际政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未来能否走出新一波牛市尚且未知。
如此区别对待不免让人产裕如摇,楼市要凉了吗?要不要卖房炒股?这是悬在很多读者心头的疑问。
(二)第二个话题:别倒在大涨前夕
大家都知道金钱永无眠,货币只会涌向它觉得值得配置的地方。
无论买房还是炒股都是为了抗通胀,让辛苦积攒的钱不被时间吞没。
同时,根据《央行最新报告》,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中,实物资产占了8成左右,其中房产占比接近7成,而金融资产占比仅为2成。
楼市,肩负的是拉动经济和土地财政的双重重任,其最终的风险边际在于社会稳定和金融风险。
很显然,中国人自古以来深受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的影响,特别追求稳定、看得见、摸得着、偷不走的东西。不具备西方海洋文明,那种骨子里追求冒险和博弈的精神。
从市值就能看出,我国房地产总市值接近350万亿,是GDP的3.5倍;而沪深股市总市值为70万亿,只占房地产总市值的1/5左右。
所以中国人对诞生于海洋文明的股市有着天然的不适应,而对安稳的房子却情有独钟。
所以,房价涨跌与股票涨跌,对居民财富的影响截然不同,这就决定两者的实质性差异。
但就目前来说,两者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差别还很大。
楼市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社会民生的安全性,所以地位极其重要。
如果现在手中恰好子弹充足,想获得更确定的收益回报,该选择什么去投资,想必大家已经心中有数。
深圳715楼市新政的出台,旧改的正式落地,南京的“半夜鸡叫”,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中国楼市短期难寻出路。
长周期来看中国的房产是不断上涨的,但是你不要死在短周期之中。在2008、2012、2014年的三场暴跌之中,就有不计其数的房产投资者断供离场。
中国楼市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千万别倒在胜利的前夜。
而股市,肩负的是做大直接融资的重任,其风险则在于大涨大跌的风险波动。
为了应对风险,自己手中始终要有一笔流动资金用于应对楼市下跌的压力和家庭支出。有资金熬过下跌行情,才有可能迎来报复性反弹。
控制好自己的资金流,不要加太多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