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强势反攻,两市成交量又上万亿,A股调整已结束?

一、关键板块吹响反攻号角,A股调整已结束?

以反复无常来形容当前的A股一点也不为过,今天早盘A股一度低开低走快速急挫,让人倍觉危机,但仅仅十五分钟后,市场立马来了个360度大转弯,在大金融权重的带领下迅速反击拉出中阳,不免又让人感觉反弹有希望,那么这一次在大金融板块重新崛起,接过反弹大旗的情况下,是否意味着本轮调整已宣告结束了呢?

每当行情不好需要提振市场人气,或者指数面临冲关的时刻,大金融板块每每充当关键先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权重占比来影响市场走向,今天早盘以券商为首的大金融板块启动之后,其他中小票也被资金热炒,北向资金呈现净流入态势,两市成交规模也出现了一定放大,初步的证明市场情绪已经被带动。

如果加上我们昨天文中提到的公募基金目前正处于配置阶段,市场短期不缺乏增量资金入场,所以A股短期是有望走出一波反弹行情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短期反弹也未必能改中期偏震荡的格局,毕竟现在市场最担忧的两国博弈仍然没有缓和迹象,谁知道后续特朗普会不会重新搞事?

而且按照规律这个月月底最高层将召开下半年制定经济的重要会议,现在市场也在担忧国内经济回温后,货币政策可能会面临收紧拐点,此外近期大股东和大机构在高位股上的频繁减持,也让资金对高位股望而生畏。这些不确定性的相互叠加,使得市场担忧情绪一直难以消退,而在情绪始终存在分化的背景下,行情想要重回此前的连续大涨,或者当下指数就走出暴力V反估计也难以实现,后续大概率A股会进入到一种偏震荡式的慢涨节奏,而这种节奏也符合监管期望的慢牛趋势。

二、万亿成交归来,可以上车了吗?

昨日提及调整接近尾声 耐心等待最后一跌调整,很多人说最后一跌还没来就结束了?是的,没有错。今日指数开盘下探后随即拉升走高。如果说,开盘的下跌就是“最后一跌”还是有些牵强的,那么分时上看,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这里也只能说,我们认为的调整接近尾声的节奏基本上还是把握得当的。

盘面上看,今日两市全线上行。券商率先启动,其他权重股纷纷跟随,而创业板后来居上,市场迎来调整中难得的普涨,基本改变了此前市场连续调整的格局。而在经历连续的调整后,这里放量大涨,是否意味着调整结束了呢?

我们认为,伴随着缩量调整以及放量普涨的转换,市场整体调整有望近期结束,而即便指数仍有反复,下行空间都在缩减,而且很多个股已经不会再创调整新低,反而迎来做多的时刻。

回顾此轮调整,可以说是在市场强势上涨过程中展开的,其中两次比较大幅的单日下跌似乎也是强势行情中必不可少的动作。而这里的调整,我们始终视其为趋势行情中的整体洗盘。毕竟,对比历史走势,这种表现的相似性多次出现,虽然每次都不同,但都有惊人的相似。

从调整开始,到突然大跌,再到成交跌破万亿以及成交大幅萎缩,继而迎来放量大涨、普涨,基本上这种“伎俩”被多次的运用。相同的是节奏一样,不同的是细节差异。而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又经历了波段的诱多以及杀跌的恐惧,同时还有技术上的多次转变。

虽然,当前还不能完全确立调整的结束,但多种迹象表明,调整的空间极度压缩。即便指数仍有反复,但板块的崛起以及个股的拉升,更多的体现出调整末期新机会的到来。尤其是市场普涨之际,对市场人气的提升是极为有利的,而这也很有可能引发新的增量资金的进场,进而推动市场进一步上行。

三、机构观点:

景顺亚洲:中国拥有大量具有吸引力的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

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投资总监Mike Shiao认为,中国股市拥有持续的增长前景。

中国拥有大量具有吸引力的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这是由于国内经济将成为拉动增长的可靠驱动力,加上中国日益增长的数字化趋势打开了新的市场,一些企业正利用这些机遇提升他们的产品种类。我们看好民营企业,因为它们灵活敏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我们认为,对投资者来说,采取全股投资方以抓住中国的最佳投资机遇非常重要。

广发策略:牛市中期,布局“内循环”

居民资金入市初期多急跌但并未破坏金融条件宽松对A股的核心支撑,冲击带来配置机会。短期市场对估值和仓位敏感度提升,前期强势板块或阶段性乏力,建议继续“估值降维”在牛市贝塔主线泛化自主可控中估值相对合理龙头企业,以及疫情受损链条业绩修复顺周期中的阿尔法:(1)业绩修复弹性大、估值相对较低的制造内循环(汽车、机械);(2)构建完善内需体系的消费投资内循环(免税休闲服务、建材、重卡);(3)自主可控的科技内循环(新能源)。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上海、深圳国资区域试验)。

MSCI亚太区:外资逐渐流入A股这个大势还是在

MSCI亚太区指数解决方案研究部主管魏震指出,所谓的资金流入流出这个短期趋势,其实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有一些短期调仓的需求,如果站在北上持有,数据表示,今年年中的时候北上持有A股的仓位已经达到了1.7万亿。短期400亿的流入流出是比较正常的体量,因为整体的体量已经非常巨大的了,不管是个人投资者对冲资金的短期获利的需求,或者是长期机构投资者也有短期调仓的需求。我们不能进行任何的预估,我只是想说这个情况站在整个大势的角度上是比较正常的。在中国控制疫情比较好,经济发展相对于别的国家恢复的状况比较好的情况下,而且在整个市场开放不断进行的状况之下,外资逐渐流入A股这个大势还是在的。

鑫然投资:看好科技为主的成长领域长期机会

市场短期进入调整震荡区间,向下空间比较有限,以内循环经济为主的板块将维持结构性机会。中长期来看,随着市场一系列改革落地(上证指数样本调整、创业板注册制、创业板涨跌幅20%、精选层等等),我们更倾向于市场未来长期走出慢牛趋势,而从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产业转型趋势来看,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侧重点来分析,我们更看好科技为主的成长领域长期机会。

万利富达:消费、医药的卓越企股价会长期向上

市场对于是否估值过热的担忧,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等行业。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还是应该拆开来分析:首先,对于消费、医药板块中的平庸/劣质企业,长期的经营情况往往无法有效地消化、匹配现有的估值水平,于是就容易出现“杀业绩”、“杀估值”的可能性;然而,古今中外的数据表明,消费、医药是长期回报率最高的 2 大领域,这其中必然存在一批质地卓越的企业,对于这一类企业,通过业绩增长的消化,股价依然会长期向上前进。

当然,即便是卓越公司的股价上涨,也会伴随着波动,这是因为短期的股价表现总是伴随着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去判断企业的长期价值。

很多时候,资本市场考验我们的不光是看待企业/行业的深度,也在考验我们洞悉企业/行业的时间长度。

国盛策略:三季度科技将是市场最强主线

国盛策略张启尧表示,近期多重因素导致行情遭遇调整。但冲击都是短期的,市场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再次强调,珍惜调整机会。股市流动性充裕、机构增量资金确定性流入之下,继续看好市场赚钱效应

中长期,资金决定风格。机构沉淀性资金越来越成为市场主导,全面运动式牛市不会重演,机构牛、结构牛、大分化时代将持续。三季度,科技将是市场最强主线,科创板有望成为主战场。

华鑫证券:指数跌幅已基本到位

过目前指数向下空间也是趋于有限,毕竟空间跌幅已基本到位,所以不必过分担忧指数短期大幅调整风险,我们认为短期指数连续下行的概率并不大,不过又由于目 前场内投资者信心的缺乏,或需要在 3200 附近继续积蓄更大的反弹动能后,才能形成较为有力的反弹。

本文内容来源于:广州万隆、巨丰微策、景顺亚洲、广发策略、华鑫证券、国盛策略、万利富达、萝卜投研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