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上行失速,迫降“造车”?

已经“驰骋”天空的大疆,如今又准备将触手伸向地面。

当上海车展即将开幕之际,无人机企业“大疆创新”也展现了自己在无人驾驶的实力。4月12日早间,“大疆车载”在官微发布消息称,将在上海车展发布相关产品。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有报道称大疆已经切入自动驾驶领域,并正在组建相关团队。大疆当时回应表示,“公司近期并未成立新的工程团队。大疆一直聚焦研发创新,其中也包括在汽车领域发展前沿技术应用,这些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

相比互联网企业们跨界切入汽车赛道,大疆似乎更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基因。那么,大疆这家拥有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特征相同的无人机飞控、自动避障系统的无人机企业,闯入汽车赛道又能展现怎样的能力?

入局造车,理所当然

如今,大疆离成立已过15年,如今的大疆已经成长为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绝对龙头,占据了全球市场的85%。为何此时大疆会官宣进入自动驾驶赛道之中?

大疆切入自动驾驶业务,早已有预兆显现。作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绝对霸主,大疆早已虎视眈眈地盯上了自动驾驶。早在多年以前,大疆就已经开始秘密涉足车载业务。2016年底,大疆就已经开始投入到了自动驾驶的研发。在那个时候,自动驾驶的风口才刚刚兴起,而大疆则已经到达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顶点。

而到了2018年,大疆就已经拿到了深圳的第二张自动驾驶路测试牌照,仅比腾讯晚了近一年时间。巧合的是,大疆开始涉足自动驾驶的2016年,正好是大疆2013年?2017年这段飞速成长的时间。很显然的是,大疆早已将自动驾驶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与其他互联网巨头切入的方式不同,大疆入局只是专注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一系列的设备技术,而非整车制造。大疆为自己的新业务设立了“大疆车载”品牌,自身的定位为汽车行业的一级供应商(Tier1)。

而迫使大疆开始加速自动驾驶的布局,或许是无人机业务的失速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大疆无人机业务正在逐渐触顶。从大疆的营收结构来看,消费级无人机约占75%,而工业级约占15%。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为大疆营收的快速增长共享了主要力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2017年,大疆的经营业绩开启飞天模式,几乎每年增长一倍。2013年,大疆销售收入为8.3亿元,2014年销售额实现近4倍的增长,达到30.7亿元。2015-2017年,大疆营收分别为59.8亿元、97.8亿元、175.7亿元,年复合增长114.5%。

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大疆在2018年、2019年营收情况均实现增长,年营收已经突破200亿人民币。虽然仍有一定增速,但很显然,增速已经有着极大幅度的缩减。

实际上在2016年,汪滔曾表示,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也就到顶了。因此,大疆已经触到了汪涛曾预期的天花板。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的增速放缓,大疆未来的营收增速仍将进一步放缓。

虽然早已预料到天花板,但想要突破,却并不顺利。在近几年,大疆接连不断地推出新业务,频繁布局其他新领域,从加速布局农业植保机到推出教育机器人。能够看出大疆正在寻找新的突破空间,但均未能为大疆提供一个新的上升通道。

已经积累了多年经验的自动驾驶,在此时无疑是大疆的最佳选择。当如今自动驾驶领域的火热程度不断上涨和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光明前景,大疆此时进入自动驾驶行业似乎是“理所当然”。